关注两会|两会上的沈农好声音
今年两会期间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我校水稻研究所所长陈温福积极履职,发挥专业优势,提出多项建设性提案,针对“三农”问题、教育问题等方面建言献策,传递着沈农人心系国家、情系教育的“沈农好声音”。
《农民日报》《中国科学报》《经济日报》、光明网、东北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对陈温福院士进行了深度采访。
2023年3月9日 光明网【代表委员会客厅】
陈温福委员
充分挖掘盐碱地潜能
推动粮食产能再上新台阶
粮食安全是“国之大者”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稳定粮食播种面积,抓好油料生产,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。那么,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的目标有无可能实现?该如何破解粮食稳产增产的密码?全国政协委员,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,日前他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,要在科技力量的支撑下,深挖土地资源潜力,拓展耕地后备资源空间,努力推动粮食产能再上新台阶,为国家粮食安全筑牢根基。
2023年3月10日《农民日报》3版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
发展生物炭产业
助力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
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。产能如何提升?最根本的还是在耕地。在我国现有19亿亩耕地面积的基础上,要通过内涵挖潜的方式提升产能,就要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、黑土地保护和中低产田改造,而生物炭可以作为一种重要途径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“提升耕地质量和实现‘农业碳中和’是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。前者要求提升农林生态系统碳储备能力,后者则需要提高以土壤有机碳为核心的内稳性地力。利用农林残余生物质发展生物炭产业,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农林废弃物难题,实现农业碳中和目标,而且还为我国中低产田改造带来福音,可谓一举多得。”自2005年起,陈温福带领团队一直坚持做生物炭长期定位试验。通过效果监测,陈温福认为,生物炭技术在治理土壤污染、保护农业环境、维持生态平衡、促进农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据介绍,生物炭是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形成的富碳产物,多微孔,比表面积大,稳定性强,具有“碳封存”、改造土壤和吸纳污染物等多种功能。若利用生物炭技术将农林废弃生物质炭化还田,不但可提升农林生态系统碳储备能力,而且有利于提高土壤碳氮含量,提高土壤肥力,改善土壤质量。
陈温福说,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“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,实施全面节约战略,发展绿色低碳产业”,而大力发展生物炭产业对推进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。
我国年产秸秆、林业等残余物约17.5亿吨。这些巨量的生物质若被焚烧或废弃腐烂分解,则会以二氧化碳形式重新被释放到大气中。若直接还田,所固定的二氧化碳只有约3%可回归到土壤碳库。但若将其中的四分之一制成生物炭归还土壤,就可直接固碳两亿吨,与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每年两亿多吨的碳汇量相当。因此,将农林残余生物质炭化还田,可在“变废为宝”的同时,实现农林碳汇倍增。
谈及面临的问题,陈温福坦言:“我国的生物炭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国际领先,并已得到国内外高度认可,但在生物炭产业化方面,尚处于起步阶段;以炭基肥料和炭基土壤改良剂应用为主线的生物炭产业,由于认知、成本、价格等原因,成果转化难度大;缺乏将生物炭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识,特别是缺少对基于碳中和、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的生物炭产业从理论研究、技术创新到应用的全产业链顶层设计。”
为此,陈温福建议:国家对生物炭产业进行顶层设计。基于生物炭产业的公益特性,将其纳入公益性产业管理系列;制定生物炭产业区域规划,分区施策,构建基于生物炭技术的绿色农业生产新模式。
要加强对支撑生物炭产业发展的科技研发的支持。建立跨区域、跨学科的“国家生物炭产业技术创新中心”;设立“生物炭产业技术创新研发专项”,促进生物炭产业健康发展。
可出台扶持政策,促进生物炭产业发展。将炭化设备纳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,生物炭产业纳入信贷政策优先支持行业目录,生物炭基肥纳入肥料登记管理,由省级单位办理审批;将生物炭纳入碳交易配额管理,在碳交易市场先试先行。
聚焦两会
陈温福院士观点节选
★
科技在乡村振兴中如何“挑大梁”
2023年3月8日《中国科学报》
今年两会上,代表委员热议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,科技应当扮演何种角色。
培养新农人迫在眉睫
已经担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,今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参会。乡村一直是出身农民家庭的他挂念的地方。
“乡村现在最缺的是人。未来10年、20年,谁来种地?农民怎么能活得比较体面、有尊严?搞农业能不能挣钱?这是最核心的问题。”陈温福说,要搞乡村振兴,留住一部分“80后”“90后”年轻人,让他们成为真正懂技术、会管理的新农人最为重要。
“我长期从事农业教育工作,原来讲求精英教育,现在是时候把农民的职业教育、短期培训抓起来了。”陈温福认为,新农人培育工作已经迫在眉睫,急需未雨绸缪,做好顶层设计。
养好用好黑土地
2023年3月13日《经济日报》
黑土地是“耕地中的大熊猫”,要确保粮食安全,保护黑土地至关重要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,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“耕地中的大熊猫”保护好、利用好,使之永远造福人民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。代表委员们表示,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,把黑土地用好养好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告诉记者,由于开发强度大,只种不养,我国黑土地退化严重。
陈温福委员说,只种不养,水土流失严重,是黑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。要保护黑土地,最好的办法是种植水稻。种水稻,秸秆、稻根可还田,维持土壤有机质含量,而且水稻田有机质矿化速度慢,越种地越肥。当然,种水稻受到水利条件制约,虽然东北地区总体上不缺水,但时空分布不均匀,过境地表水资源利用率还不高。他建议,科学、合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水资源,通过实施河湖水系连通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,解决农业用水问题,特别是实现井灌稻地表水替代。
住辽全国政协委员
围绕社情民意提建议话落实
2023年3月12日 东北新闻网
3月11日上午,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小组会议,住辽全国政协委员分别参加所在界别小组会议,围绕社情民意提建议、话落实。
陈温福委员认为,建设农业强国要高度重视农村“空心化”现象,解决好“谁来种地”的问题。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,大力发展有关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,培养懂经营、会管理、有技术、具有“工匠精神”的新农人和高素质农民;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,让种粮农民有钱挣;鼓励城乡人力和资本的双向流动,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融合发展。
点击关注,了解沈农最新动态
推荐阅读:
文字综合各媒体
视频来源:光明网
编辑:何睿轩
党委宣传部新闻宣传中心 制